歡迎訪問南陽市建筑業協會網站!
搜索:
技術交流
建筑企業綠色施工的一面旗幟
作者:管理員 來源: 發表時間:2014-05-15

 —中建八局銀泰項目綠色施工對建筑業發展循環經濟的啟示

中國建筑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吳濤


20135月,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曾就我國建筑垃圾的產生、處理以及造成的環境污染進行了全面剖析,直逼我國建筑垃圾之殤。站在歷史發展的最前沿,我們是讓垃圾污染愈演愈烈,還是尋求全新的改革模式,遏制建筑垃圾對人居環境的進一步吞噬?日前,中國建業協會在成都召開綠色施工現場觀摩會,推廣中建八局銀泰中心項目(以下稱銀泰項目)建筑垃圾零排放的經驗,對此做出了具有引領行業綠色發展和循環發展現實意義的回答。

銀泰項目踐行綠色施工的經驗和做法值得在全行業學習推廣。

由中建八局西南公司實施工程總承包管理的銀泰中心項目位于成都市金融城核心地帶,總建筑面積74萬平方米,造價60億元,由4層地下室、9層裙樓和一棟高240米的酒店塔樓、兩棟高180米的辦公塔樓和兩棟高174米的住宅樓組成,建成后將是星級酒店、甲級寫字樓、大型商業與商品房集于一體的我國西部地區規模大、業態全、檔次高的城市高端綜合體。

第一,以綠色施工為主線的項目管理目標策劃

銀泰項目部堅持綠色發展的創新理念,確立了深化項目管理以綠色施工為主線、成本管理為核心、質量管理為強基、安全生產為保障、把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常態科學管理作為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明確提出了五個零六三三的管理目標。即:確保實現工期零延誤、質量零缺陷、傷亡零事故、垃圾(無機固體)零排放、用水(施工)零引用;爭創6個國家級獎項:魯班獎、“AAA級安全文明工地、綠色施工示范工程、住建部科技示范工程、全國項目管理優秀成果及用戶滿意工程獎;總結三項行業管理成果:大型城市綜合體施工總承包管理成果、大型城市綜合體成套施工技術創新成果、綠色建造能力提升市場品牌效應成果;完善三項企業管理標準:項目管理標準化工作程序、信息化貫通準則、制度化建設規章。

第二,四項創新驅動舉措,助推綠色施工落地實施

一是項目管理組織創新。項目部成立了以項目經理命名的趙亞軍綠色施工創新工作室,打破傳統工程施工組織機構一成不變的模式,按照直線職能型、矩陣區域型、總包管理型的組織模式,從開工準備、結構工程、裝飾安裝、竣工驗收四個階段進行動態調整,下設工程技術部、機電安裝部、樓宇智能部、幕墻裝飾部、環境保護部,實施總分包生產調度,深化設計系統合署辦公,縮短指令傳遞路徑,把施工總承包管理落到實處。

二是樣板示范引領創新。項目部在質量管理工作中以保障體系建設為抓手,遵循PDCA循環,制定創優策劃,完善質量標準、確保一次成優。項目現場建立了樣板區,采用觸摸式一體機,內置施工工藝動畫,職工崗前教育示范園地,力求各道工序銜接流程更加生動形象,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導作用。

三是安全生產管理創新。針對目前農民工進場安全意識普遍薄弱的現狀,改變傳統的安全教育常用的口號式、填鴨式、單一講解式的模式,通過設立安全培訓體驗館,采用視、聽、體驗相結合的形式,實施可感受的體驗式安全教育。安全體館內設有安全防護裝備、安全帽撞擊、洞口墜落、架梯傾斜、平衡木行走、消防演練、遠程監控系統培訓等17個體驗項目。使每一名施工人員在進入施工現場前,都要先進入體驗館,親身模擬事故發生時的感受。

四是信息化建設貫通創新。項目的工期、成本、質量、安全、環境保護等各項技術經濟指標的全面完成都是通過集約化管理、信息化貫通才能得以有效的實現。項目部建立了現場安全生產、質量監管、統計報表、采購供應及綠色施工等遠程視頻監控系統,并通過組織編制的20個項目分項標準和規范的實施,加強了與信息化貫通的有效結合。BIM工作室還通過對項目可視化、加強圖紙審核交底、深化工藝設計、各專業協調等方面的信息技術應用,提高了項目總承包集成管理能力。

第三,十項綠色施工創新技術,彰顯降耗增效成果

銀泰項目部在積極推廣應用住建部十項新技術的同時,注重圍繞綠色施工降本增效目標,認真實施項目管理規劃,大力推進雨水、地下水回收再利用技術;建筑固體垃圾回收再利用技術;高空噴淋降塵自動控制技術;施工臨時照明免裸線聲光控技術;大型設備無功補償裝置技術;模板方木支撐再生技術及裝配式混凝土道路預制工藝;工程正式預埋管線代替臨時消防施工管線工藝;全鋼鍵槽式快速裝拆體系和電動式中小型現場運輸機具改革等具有企業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新工藝的攻關研發,著力打造綠色精品工程,有力地促進了建筑節能減排和企業技術進步與管理創新,提高了項目的綜合效益,開創了新時期企業深化項目管理綠色、低碳、循環、節能、降耗增效的先河。

一是垃圾回收排放處理系統增效。據統計,施工固體垃圾約占建筑垃圾總量的55%左右。通常項目產生的固體垃圾均采取集中外運,不僅增加了成本,而且對生態環境造成極大污染。銀泰項目部成功研制出了建筑固體垃圾回收處理再利用系統,在每棟塔樓管道井處隨主體進度同步設置一個直徑450mm的薄壁金屬立管,每三層設置一個重力消能彎,將建筑垃圾排至地下4層固液分離裝置,液體隨排水溝進入沉淀池后加壓進入地面蓄水箱循環使用,無機固體垃圾隨傳送帶經錘式破碎機破碎,粗骨料用于地下室回填,細骨料一部分通過配比攪拌制磚機分別制成任意模數的標準磚、空心砌塊、過梁等,經送試驗室壓力機檢測符合國家規范要求,另一部分超細骨料添加發泡劑制成無機保溫漿料用于現澆內隔墻,實現了固體垃圾零外運。據估算,僅此項就可節約資金370萬元。

二是建筑節能降耗增效。以往建筑施工燈具全部采用白熾燈、日光燈等,且存在長明燈現象,用電浪費嚴重。為解決上述問題,銀泰項目施工現場照明設施全部采用了聲、光組合控制技術的低能耗LED燈;項目部每天節約電費可達4200元。同時在現場供電系統中對感性負載的大型設備安裝無功功率就地補償裝置,可降低電耗30%。

針對傳統臨時水電安裝投入大量材料,施工后需要再次拆除,浪費極大等問題。項目部按照臨時設施正式工程標準做、正式工程兼顧臨時設施使用的施工總體設計,在現場臨時消防、臨時施工用水和臨時照明中實現了利用正式工程預埋管線,既降低了臨時施工設施的材料投入,又節約了大量安裝、拆除過程中人工成本。

三是工藝革新與施工節材增效。①為節約木材,提升模板、木方周轉次數,項目部在引進接木機、模板機、梳齒機等設備的基礎上,對機械設備進行改造革新,大大提高了模板木方回收重復使用率,節約成本20%以上。②鋼筋加工采用數控彎箍機和彎曲中心,僅需2名女工,單日就可加工各種圖形鋼筋300噸,箍筋2萬個,不但質量精度等級高。并且還對鋼筋加工產生的鐵屑進行集中回收,用于制作耐磨混凝土、耐磨砂漿等,做到了建筑材料的最佳利用,避免了對環境的污染。③不斷進行技術革新和工藝改進。先后制作了移動式PVC定型化圍擋隔離欄桿,改變了周轉性差的弊端;基坑、樓層臨邊均采用工具式鋼板網防護,輔助太陽能警示燈、反光帶,安全美觀;鋼結構施工采用定型化操作平臺,通道采用組拼式鋼坡道、鋼走道,實現了臨時性道路的快捷搭建,不但可多次周轉使用,而且充分展現了項目人性化管理。④針對傳統施工現場臨時場地、道路采用混凝土路面,施工結束后二次破除,產生大量建筑固體垃圾的問題,研制并進行裝配式混凝土場地、道路鋪塊工藝,實現了節材與環境保護。⑤創新模架組合體系,改革以往鋼管扣件、木龍骨模架傳統做法,采用全鋼鍵槽式快裝早拆支撐體系。安裝、拆卸方便,裝卸速度是傳統鋼管扣件+木龍骨模架體系的20倍,不僅提高了施工效率,而且節約了大量木材。⑥實施項目標準化精益管理。編制了《建筑工程安全質量標準化圖集》、《建筑安全防護平面做法圖集》、《建筑施工樣板平面做法圖集》、《可周轉臨建圖集》等多項圖集和企業標準,實現了三化兩可一降低,即定型化、模數化、工具化,可移動、可周轉,從而降低工程成本。

 四是水資源回收循環利用增效。項目部在施工現場建造了雨水、地下降水回收循環再利用裝置系統。通過對雨水、地下降水進行儲存、三級沉淀、水質檢測,然后經過供水管網進入現場水資源裝配式處理系統,用于施工和消防用水,包括現場養護、降塵、噴淋廁所沖洗等?;旧献龅搅顺钣盟獾氖姓盟?/span>零使用。僅此項預計節約水費240多萬元。
        
五是施工現場環境保護增效。項目部著力打造花園式文明工地,利用廢舊模板制作花車,柵欄,通過撒草籽、覆蓋等方式綠化環境;為降低聲污染,項目定期進行了噪音測控;為降低光污染,為路燈設置了定型燈罩,為焊接作業設置了防光棚;為降低揚塵,基礎施工階段,在基坑周邊設置環形排水溝并均勻設置噴霧裝置,主體施工階段,在9層硬防護上設置了可通過電磁閥結合時鐘控制器或智能遙控操作的人工降雨系統,實現了施工現場任意時間段的降塵及綠化灌溉要求。除此外,項目部還針對施工場地狹小,從現場總平面布置策劃入手,合理、緊湊布局各個功能區塊,實現場地的高效合理利用。做到施工物資進場,按需采購,分區堆放,生活及辦公區采用多層周轉板房,最大限度減少對施工場地的占用。

綜上可以看出,銀泰項目部不僅是中建八局近年來創建眾多綠色施工示范工程中一個最有代表性的典型,也為建筑業推進綠色施工樹立了一面旗幟。同時,也是建筑業新時期深化工程項目管理,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的先行者和探索者。他們的經驗值得在全行業學習借鑒和大力推廣。

銀泰項目綠色施工的經驗對建筑業發展循環經濟的啟示。

黨的十八大報告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高度,并強調指出: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

銀泰項目的經驗啟示之一,綠色發展和循環經濟是建筑業轉變發展方式,實現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綠色發展、循環經濟是在傳統發展基礎上的一種模式創新,其要點在于:一是要將環境資源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內在要素;二是要把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作為綠色發展的目標;三是要把經濟活動過程和結果的綠色化、生態化作為綠色發展的主要內容。
從宏觀上看,綠色發展,循環經濟是在深刻認識資源消耗與環境污染、生態破壞之間的關系的基礎上,以提高資源與環境效率為目標,以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為手段,以政府和市場為雙輪推動力,在滿足社會發展需要和技術經濟可行的前提下,實現資源效率最大化、廢棄物排放和環境污染最小化的一種經濟發展模式。

從微觀上看,綠色發展,循環經濟是一種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將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運用到經濟建設的生產、流通、消費各個環節,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經濟增長模式,是對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傳統增長模式的根本變革。

建筑業是物質資源消耗大戶,占全國總能耗量的三分之一,分別為鋼材的55%、木材的40%、水泥的70%、玻璃的76%、塑料的25%、運輸量的28%、粘土磚幾乎100%。這些材料的生產需要冶煉、熔融、燒結大量的金屬和非金融礦物原料、化工原料,因而建筑業也間接消耗了大量的礦產和土地資源。黨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而生態文明建設離不開發展綠色建筑。所以在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這個基本國策的大環境下,建筑業首當其沖要承擔這樣的使命,要按照黨的十八大要求,加快轉變發展方式,走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循環發展之路。就建筑企業而言,綠色施工就是實現綠色發展和循環經濟的具體內容。

銀泰項目的經驗啟示之二,建筑業發展循環經濟前景廣闊,大有可為。

基于對大工業化生產二重性的反思,自從1998年循環經濟概念引入國內后,在較短時間內很快得到我國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和高度重視,國家于2009年實施了《循環經濟促進法》。建筑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從其地位和自身的特征來看,發展綠色建筑和循環經濟的任務更為艱巨,且前景廣闊,空間巨大。

首先是改革開放三十五年來,建筑業不僅已成為國民經濟名副其實的支柱產業,而且也是一個基礎產業、民生產業。據最新統計數據,2013年建筑業從業人員4500萬人,建筑企業79528家,完成總產值已達15.9萬億元,建筑業增加值占GDP的比例接近7%。特別是城鄉建設事關人民財產和生態安全,顯然建筑業實施綠色發展和循環經濟對推動國民經濟的良性運行必將產生重大影響。

其次是建筑業對關聯產業的帶動作用大。建筑產品的生產形成促進了建材、冶金、有色、化工、輕工、機械、儀表、紡織、電子、運輸等50多個相關產業的發展。在整個經濟社會發展中,沒有一個部門不需要建筑產品,同時幾乎所有的部門也都向建筑業提供不同的材料、設備、生活資料、知識或各種服務。據統計,僅房建工程所需要的建筑材料就有76大類、2500多個規格、1800多個品種。

再就是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快速發展,建筑垃圾處理更為突顯。目前,可推算建筑垃圾總量為20多億噸,每年新產生垃圾超過3億噸。新增垃圾的堆放將占1.5億至2億平方米用地。我國建筑垃圾的資源利用率不足40%,而美、日、德、荷蘭等國超過90%。建筑垃圾的長期堆放不僅有礙市容環境,而且會產生粉塵、污染大氣和水質,影響居民身體健康。由此可見,中建八局銀泰項目綠色施工垃圾回收再利用的經驗,對建筑業發展循環經濟、實施有效資源節約,減少污染排放,加強環境保護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推廣應用價值??梢怨浪?,如果未來十年有50%的建筑垃圾能做到零排放,不但可以減少占地10億㎡,而且還將節約投資500億元以上。

銀泰項目的經驗啟示之三,推進綠色施工必須緊緊圍繞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宏偉目標,實現四個結合。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良性互動,同步發展的道路,《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用較大的篇幅對建筑產品質量、綠色城市建設、房地產業、棚戶區改造等提出更為嚴格的要求。按國家有關要求和專家預測,新型城鎮化今后每年將拉動投資45萬億,房屋建筑開工20億平方米以上,其中20%要達到綠色建筑標準,能源利用率提高30%以上。建筑業作為新型城鎮化建設的主力軍,不但承擔著艱巨的建設任務,而且肩負著節能環保和綠色發展的歷史使命,所以建筑業必須加大力度,科學務實的推進綠色施工。

首先是推進綠色施工要與發展循環經濟深度結合。從廣義建筑業概念看,在橫向上包括各種類型工程的建設活動行為,在縱向上包括建設活動及其產品從開始謀劃到壽命期結束的全過程。它有三個顯著的特點,一是產業鏈條長、跨度大,二是上下游企業階段分界明顯、關聯密切,三是建筑產品壽命期完整。這些特點決定了建筑業綠色施工和發展循環經濟的結合具有廣闊的技術經濟空間。

按照循環經濟的基本理念,建筑業循環經濟的運行機制表現為“3R原則“3C層面上的多維度展開。3R原則即指減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環(Recycle)。減量化原則針對的是輸入端,要求用較少的物質(鋼材、水泥等建筑材料和能源)投入,特別是無害于環境的資源投入來達到既定的生產目的和消費目的;再使用原則屬于過程性方法,目的是延長產品和服務的時間強度,要求建筑產品壽命長、能夠以初始的形式被反復利用;再循環原則是輸出端方法,要求生產出來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變成可以利用的資源而不是不可恢復的垃圾,生產者的責任應該包括解決廢棄制品的處理問題。3C層面是指小循環、中循環、大循環三個層面。小循環主要是企業內部的物質循環;中循環主要是企業之間的物質循環;大循環主要是指整個社會的產品經使用報廢后,其中大部分物質形態返回原生產部門,經處理后重新成為再生原料,例如廢舊鋼材、玻璃、木材、塑料、輪胎、紙張等的回收再生利用。

根據建筑業的技術經濟特點,可以從資源利用效率角度要求,在建筑產品形成或報廢后,使各種建筑材料回收成為再生材料,更為系統性地把3R原理運用于建筑產品設計、建造、使用、拆除的整個壽命期內。

二是推進綠色施工要與促進和實現建筑產業現代化緊密結合。綠色施工技術的發展,要求建筑設計標準化、預制構件工廠化、施工裝配機械化、土建裝飾一體化、項目管理信息化。特別是要加快建筑部件工廠化生產的進程,這是當前將高能耗建筑綠色建筑發展的有效途徑。運用現代工業化生產的方式改造和代替傳統的手工業建造建筑產品,能夠加快工程建設速度,改善作業環境,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勞動強度,減少資源消耗,提高施工質量,保障安全生產,消除污染物排放,以合理的工時及價格來建造適合各種使用要求的建筑。綠色施工只有與以上五化緊密結合才能保持長久的生命力,也才能最終實現建筑業這個傳統產業向現代產業的根本轉變。

三是推進綠色施工要與建筑信息化建設貫通結合。在知識經濟時代,綠色施工需要強有力的信息化技術支撐,以保持綠色施工與時俱進的態勢。近年來,各種新興信息技術不斷涌現,BIM、云計算、虛擬現實、移動技術、協同環境、大數據對工程建設和管理的影響日益顯著,特別是信息化能夠大幅度提高工程建設的全過程優化、集成效益、借助于現代信息技術,對工程項目實施動態控制精度和智慧管理,綠色施工才能取得更好的實際效果。

四是推進綠色施工要與提升企業綠色建造能力相結合。綠色建造是一個綜合考慮環境影響和資源消耗的現代建筑建造模式,至少應當包括綠色規劃設計、綠色建造技術、綠色建筑材料、現場綠色施工。這就要求施工總承包企業必須具備更加全面和綜合的管理能力,不僅具有相應的建筑施工技術,還應具備一定的設計、采購和融資能力,而且還能統籌考慮設計與施工過程中的復雜要素,造就更多的高端管理和技術復合型人才。

總之,面對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良性互動,共同發展的挑戰,全面推進綠色施工和發展循環經濟,促進和實現建筑產業現代化,既是當前一項艱巨而光榮的歷史任務,又是一個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和系統工程,需要政府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廣大企業、科研院校,共同關注、密切合作、科學規劃、務實推進,最終才能實現。

友情鏈接:
版權所有:南陽市建筑業協會 Copyright 2014 - 2015 NYSJZYX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南陽市孔明路墻改辦院內3樓 聯系電話:15937766978 18211815188  豫ICP備19025250號-1

豫公網安備 41130302000326號

小黄片毛片免费真人视频-2017亚洲а∨天堂无码-av福利涩涩电影-国产免费AV片无码永久免